揭秘丨关于手术室的“冷”知识

发布时间:2024-10-25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阅读:

  “手术室”这个地方,来过的、听说过的小伙伴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冷。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手术室是陌生的、令人恐惧的,所以很多人进入手术室后会发抖、手脚冰冷。那么手术室为什么会这么“冷”呢?今天带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手术室的“冷”知识。

  手术室的“冷”知识

  环境

  根据《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规定,手术室的室温通常设定在21℃~25℃、相对湿度在30%~60%之间。恒定的温度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由于手术室环境相对封闭,如果内部温度过高,会造成空气中大量细菌繁殖,容易引起切口感染。

  穿着

  手术患者穿着的病号服通常比较单薄,在患者进入温度调至21℃~25℃的手术间后,通常会觉得比较冷。另外由于术前常规要求禁食禁饮,导致热量摄入显著减少,患者因此更容易感受到寒冷。

  消毒及手术

  在术前,手术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常规皮肤消毒,皮肤暴露的范围比较广,而消毒液的蒸发也会带走一定的热量。如若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需要大量输血、快速补液,或者需要大量的液体冲洗术野、术腔时,都会带走身体部分热量。

  手术麻醉

  若手术时间比较长,患者体腔与手术间的冷环境接触时间延长,患者机体产热就会减少;麻醉药会抑制血管收缩,导致患者机体散热增加,这也会使患者的体温下降。

  心理

  对于手术的恐惧、紧张及焦虑等心理因素,都会使患者不自觉地“寒颤”。另外,手术室的色调普遍采用“冷色调”,这种色调在生理层面可能会引发血压的降低以及环境刺激的减少。当患者身处陌生环境,面对“冰冷”的医疗设备,难免会加剧不安或紧张的情绪,让人觉得“冷”。

  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医疗设备运行的温度要求一般在 15℃~30℃之间,常见大型医用设备机房环境要求在18℃~24℃之间。手术室环境温度较高时,会影响手术间各种监测及手术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手术进展。

  预防出汗及脱水

  手术过程必须保持无菌操作,手术开始前需要在患者身上铺盖无菌单,加上手术无影灯的照射,如果手术间总体温度过高,会导致患者和手术医生出汗,汗液会污染手术区域;手术时间较长者,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脱水的情况。

  如何守护患者的“温暖”

  设定空调温度

  每个手术室都会配备温度、湿度调节中控,避免过热或过冷,从而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在患者进入手术房间前,医护人员会先将温度调高至24℃~25℃,再根据手术不同时段来及时调节手术间温度。

  注意保暖

  对患者手术区域以外的部位加盖被服,尤其在进出手术室途中更加注意覆盖包裹,尽量减少患者皮肤暴露。

  另外还可以使用加温设备,比如术前30分钟调节充气式加温毯温度,进行手术前主动预保温,让每位入室患者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窝”;老年患者及术前低体温评分高风险患者,转运回病房前30分钟,通知病房提前做好预保暖措施,让温暖无缝衔接。

  温暖的水

  手术室备有液体恒温箱,医护人员会提前将消毒液和冲洗液加温到与人体体温相近的温度,对于静脉输注的液体和血液也会进行加温处理,精准控制输液温度,让术中治疗温暖又安全,使患者获得最大舒适度。

除了以上措施外

  手术室护理团队

  还会通过实施一系列特色人文关怀措施

  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尽可能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手术环境

  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

  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通讯员:周丽芳


责任编辑:雷渝
相关信息
合作机构
生活网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建站服务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