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为“让吸入治疗惠及所有哮喘患者”。该主题由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提出,旨在强调吸入疗法作为哮喘核心治疗手段的普及性与可及性。
为提高公众对哮喘的认知,倡导科学防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5月6日上午在联达广场开展免费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肺功能筛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服务,同时普及哮喘防治知识,助力提升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水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詹峰、主治医师文影亮在现场耐心、细致地解答关于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用药、康复及日常生活护理问题。义诊现场还提供免费肺功能检测、血氧饱和度监测,血压、血糖测量等,并发放哮喘防治手册及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健康宣教、宣传资料,演示吸入装置正确使用方法,针对长期吸烟、有家族史或反复咳喘的居民提供随访建议。
哮喘作为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国患者诊断率不足50%,部分患者因缺乏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主任刘祁汨提醒:“哮喘虽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化管理,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良好控制乃至完全控制。”
本次义诊共服务居民120余人次,筛查出疑似哮喘患者6例,在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关于慢性呼吸疾病防治的号召,推动“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缩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未来,医院将与各社区持续开展慢性病防治系列活动,呼吁公众关注呼吸健康。
哮喘健康科普知识
1. 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加重,多由接触过敏原、感染或运动诱发。
2. 哮喘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哮喘只有儿童会得。
事实上,哮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哮喘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反复呼吸道感染。
•误区二:不喘就不用吃药。
事实上,哮喘的气道炎症持续存在,需长期规律使用控制类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3. 科学防治建议
•避免诱因:远离烟尘、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注意保暖防感冒。
•规范用药:区分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和控制药物(如布地奈德),严格遵医嘱。
•自我监测:使用峰流速仪记录呼气峰值流量,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运动康复:选择游泳、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肺功能。
4. 紧急处理
若突发严重喘息、说话困难或嘴唇发紫,应立即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并就医,避免延误救治。
专家介绍
刘祁汨
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硕士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主任
擅长:呼吸危重症诊疗,呼吸介入诊疗,睡眠障碍性疾病、气流受限性疾病及尘肺病诊疗。
桂林市拔尖人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广西医学会呼吸内镜学分会委员、广西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桂林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桂林市医学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桂林市预防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呼吸与危重症领域诊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具备国家卫生健康委尘肺病诊断资质。在呼吸介入诊疗方面处于区域前沿水平。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
刘林霞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
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肿瘤及危重症的诊疗,在呼吸支持技术及呼吸康复方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熟练掌握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及胸腔镜的操作。
通讯员: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