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电刺激术
唤醒"沉睡"患者
患者彭奶奶(化名),92岁,1月余前因动脉瘤破裂导致持续昏迷状态,传统治疗手段效果不佳。在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脊髓电刺激手术后仅两月,从最初的毫无反应,到能够自主睁眼、完成简单指令,最后到可自主进食。患者胡大爷(化名)男,81岁 4月余前因头部外伤导致持续昏迷状态,在接受SCS手术后2月从最初的只能睁眼、最后到简单写字及使用物品。
这些变化让整个医护团队及家属激动不已,家属哽咽道:"老人昏迷期间,我们每天都在祈祷。今天看到他能动手写字、漱口,那一刻比中彩票还激动!"家属特意将一面写有"妙手回春,精心呵护"的锦旗赠予医护团队。
SCS促醒机制解析
通过在颈髓C2-C4水平硬膜外放置刺激电极,脉冲刺激经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传至大脑皮质,增加脑供血及大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促进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增强意识冲动及脑电活动。
其作用机制包括:
1、改善脑血流与代谢:电刺激可通过神经-血管耦合效应,增加大脑皮层的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率,改善缺血缺氧状态;
2、调节神经递质:促进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提升大脑整体兴奋性,促进意识恢复;
3、 激活神经网络:电刺激信号通过脊髓上传至脑干网状结构,增强丘脑与大脑皮层的功能连接,重建意识网络。
神经外科负责人李深誉解释:"脊髓电刺激术就像给沉睡的大脑安装了一个温和而精准的'生物起搏器',通过规律的电刺激帮助重建神经网络的正常功能。"
治疗优势
✅ 微创手术:仅需1小时,创伤小、恢复快。
✅ 精准调控:可根据患者反应实时调整刺激参数。
✅ 多重获益:既能促醒,又能改善肢体功能和自主神经调节。
李深誉强调:"对于脑损伤患者,时间就是大脑。SCS的最佳治疗窗口期是伤后2-3个月,早期评估和干预至关重要。"
除昏迷促醒外,SCS技术还可用于:偏瘫后肌张力异常;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顽固性疼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当沉睡意识在精密电极的“轻唤”下重新连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团圆,更是人类在破解大脑奥秘、拓展生命尊严边界上,所刻下的又一枚勇敢印记——原来生命意志的坚韧,足以跨越鸿沟,在科技之光里获得温柔回响。
专家简介
李深誉
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在读博士
桂林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
2011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曾到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及颅脑显微解剖班进修学习,熟练掌握颅脑解剖及手术入路,对各型颅脑损伤、脑肿瘤、脑积水、脊柱脊髓疾病、癫痫的手术治疗、神经危重症监护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及昏迷促醒具有丰富的经验。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厅级科研课题2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篇,专业核心期刊6篇。
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症的治疗,颅脑创伤、脑肿瘤、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肌张力障碍、昏迷促醒、难治性癫痫及可逆性痴呆常压性脑积水的手术治疗。
门诊时间:每周二全天
韦开亮
神经外科医学硕士
毕业于桂林医学院,曾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颅脑创伤及神经重症,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修功能神经外科,在科室主要负责重症病人管理及帕金森病、难治性癫痫、特发性震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功能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管理。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 神经外科门诊
文、图:莫扬武、文雪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