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完成了医院首例经腹腔镜荧光引导下肝中叶(Ⅳ+Ⅴ+Ⅷ段)切除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出院。该手术的完成,标志着二附院肝胆胰外科在微创处理复杂肝脏疾病领域实现新突破,为推进科室处理复杂问题微创化、精准化贡献力量。
60岁的李阿姨(化名)在一次体检中意外发现肝脏巨大肿瘤,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由于肿瘤负荷较大,且位置特殊,周围毗邻重要血管,手术难度极大。科室主任姚红兵组织MDT讨论后认为:患者肿瘤较大且毗邻重要血管,一期切除无法保证安全手术切缘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决定行2个周期新辅助治疗(TACE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后再行根治性肿瘤切除。
新辅助治疗前
患者经过2个周期新辅助治疗后再次术前评估已完全具备手术条件。
由科室副主任郭威主刀,科室副主任吴嘉兴、住院医师李伟锋组成的手术团队采用经腹腔镜荧光反染引导肝中叶(Ⅳ+Ⅴ+Ⅷ段)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痊愈出院。以此实现对复杂肝癌的微创精准治疗。
新辅助治疗后
术前三维重建
术毕肝创面
手术标本
肝胆胰外科主任姚红兵介绍,腹腔镜肝中叶切除术是肝胆外科顶尖的微创技术,曾被誉为肝胆外科腹腔镜手术的“珠穆朗玛峰”,其原因在于:1.解剖位置复杂,周围毗邻重要血管,稍有不慎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手术创面较大,术后极易出现胆漏等并发症。3.显露及操作困难,肝中叶位置较深,周围有左外叶和右后叶包裹,手术视野的暴露和操作空间非常有限。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肝脏手术切口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患者体验感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本病例手术成功,标志着医院肝胆胰外科对复杂肝癌的治疗将迎来更加“微创化和精准化”的发展阶段,实现最大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手术创伤。今后,科室也将继续不断开拓创新,持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梯队,打造地区优势专科,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文、图: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