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吴云飞博士主任团队完成一例单孔胸腔镜下肋骨骨折胸腔内复位内固定手术。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由开放性胸壁重建向完全腔镜下微创肋骨骨折胸壁重建手术的成功转变,标志着二附院胸心血管外科全病种手术全面微创化的实现。
65岁的患者蒋大姐(化名)不慎发生车祸,被送入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经检查,蒋大姐右侧1-7肋骨骨折和右侧肢体多处骨折,其中第4-7肋骨骨折移位明显,肋骨骨折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并发症——血气胸,急需进行手术治疗,经由急诊医学科转入胸心血管外科治疗。
严重的胸部创伤通常伴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局部胸壁软化,出现反常呼吸,严重者需要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传统的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需要切开胸壁进行内固定,切口长、创伤性大,并且需要大块肌肉的切断——不同部位的骨折需要不同切口,例如前胸的肋骨骨折需切断胸大肌、胸小肌,术后上肢活动常常受限,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功能;胸壁后侧的肋骨骨折,可能需要将肩胛骨掀起,甚至要切断竖脊肌,术后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和腰部功能。
传统切口
与之相比,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单孔胸腔镜切口
考虑到患者骨折移位明显的四处部位靠后且较高,患者老龄,伴有合并房颤,为了减少对心脏的影响,吴云飞博士团队研究决定,在患者右侧胸壁第5肋间做4cm切口,避免了切断胸壁大块肌肉,通过单孔胸腔镜在胸腔内以反式骨折环抱器进行第4肋到第7肋的骨折固定。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手术很快开始。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医护团队仅用了不到2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术后第一天,蒋大姐便能够下床活动。
这也是二附院胸心血管外科首例单孔胸腔镜下肋骨骨折胸腔内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术后快速康复理念(ERAS)在肋骨骨折胸壁重建中成功迈出的一步。
同时,本例手术对推进医院胸心血管外科胸壁重建微创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扩展了胸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标志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到了新高度。
专家介绍
吴云飞
临床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胸外科工作近二十年,主刀或参与胸外科手术6000余台,先后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等国内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工作,在北京301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广州南方医院深造学习,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擅长单孔微创胸部疾病(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手术治疗,规范化肺部结节肺癌早诊早治、胸外伤、胸部肿瘤手术以及靶向和免疫非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诊治复杂疑难超长食管癌;处理胸外科急、危、重症,实施复杂、疑难手术;其他胸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如肋骨骨折、气胸、漏斗胸、手汗症、气管肿瘤及狭窄、胸壁肿瘤等;擅长肺部肿瘤的非手术冷热消融治疗。
文、图:胸心血管外科